《西游记》中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紫金葫芦玉净瓶喊名被收有道理吗?

2022-11-04 08:03
234
《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是出现在第三十二回,这两位大王有两件宝贝,紫金红葫芦与羊脂玉净瓶,叫一声对方的姓名,对方一答应,就会被收到葫芦中或瓶内,这是什么道理呢?

《西游记》中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紫金葫芦玉净瓶喊名被收有道理吗?

《西游记》是一本有关修行的书,也可以叫作修行指南。西天路上的81难,实际上是人自心的种种心境,讲的都是人心。这个道理如果明白了,就很容易看懂《西游记》了。

先说这两个妖怪住的地方,平顶山莲花洞。讲到这里也是好玩了,国内真有个城市叫平顶山,在河南,恰好还是我的老家。当然,估计这两个平顶山没什么相关性(不过也说不定)。

但凡《西游记》中所出现的人名、地名,都是有讲究的。我们有句俗话: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也就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但是,这里妖怪住的地方叫平顶山,山顶是平的,那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

所在的洞叫莲花洞。我们都知道,莲花是佛教的圣物,这里妖怪住的地方却叫莲花洞,这其实就是在暗示:妖即是仙,仙即是妖,魔即是佛,佛即是魔。为什么是这样?这就需要好好去参一参了。

这个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非常厉害:“把这宝贝的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他一声,他若应了,就装在里面,贴上一张‘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

在原著中,孙悟空先是被黄金绳给绑了,又化作“者行孙”来和妖怪斗。妖怪说:“我也不与你交兵,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行者道:“可怕你叫上千声,我就答应你万声!”那魔执了宝贝,跳在空中,把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声“者行孙。”行者却不敢答应,心中暗想道:“若是应了,就装进去哩。”那魔道:“你怎么不应我?”行者道:“我有些耳闭,不曾听见。你高叫。”那怪物又叫声“者行孙。”行者在底下掐着指头算了一算,道:“我真名字叫做孙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孙。真名字可以装得,鬼名字好道装不得。”却就忍不住,应了他一声。飕的被他吸进葫芦去,贴上帖儿。原来那宝贝,那管甚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

这个就厉害了,不但是真名能装,哪怕起个假名,只要自己应了,也会被吸进去。

不但孙悟空能被吸进去,连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自己,也用同样的方法被孙悟空收了去。

现在问题就来了,这个葫芦这个瓶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下名字只要应一声就能吸进去?

其实,这个技术,并非是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独创的。在《封神演义》中就已经出现了。会这个技术的叫张桂芳,他在干仗的时候,只要叫声“某某还不落马更待何时”,被叫的人就昏厥跌落马下。张桂芳用这个方法喊落了黄飞虎,活擒了周纪等人,使得姜子牙无可奈何挂起了免战牌。后来是等来了哪吒,破了张桂芳的“喊名落马”之术,原著中解释说: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哪吒乃莲花化身,浑身俱是莲花,哪里有三魂七魄,故此不得叫下轮来。

依照《封神演义》中所讲,名字与一个人的魂魄相关连。通过喊一个人的名字,可以将一个人的魂魄打散或者收走。那么,在《西游记》中又是作何解释呢?

《西游记》中讲到了葫芦的来历(却没讲玉净瓶的由来):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夬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等于说,这个葫芦从开天辟地的时候就有了。

那这个葫芦在开天辟地之前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其实就是佛教中的一个悬念,或者说是禅宗里的一个话头,常用的是:父母未生前是何面目?再通俗点讲就是,万物之本源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心。心生种种法生。心是一切之源,心是一切之根本。

那为什么叫一声名字,只要应一下就会被收呢?如果原著读得仔细,原著中是给了答案的。

在这个故事的一开始,银角大王化成一个受伤的道士,让悟空背他,然后移来三座大山把悟空压在了下面。悟空被压着的时候很感慨,发了一通牢骚:“……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注意最后这一句“人为名高名丧人”,这句话就揭示了为什么喊一声就会被收的原因。名字与人是息息相关的。世人皆追遂名利,为名所累。在佛教里面就叫“名闻利养”。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金与银,对应的就是“利”。

到这里如果还不明白,那么,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讲得更直白了:“名,自命也。

名,就是一个人的命。所以,张桂芳用特别的方法,叫一个人的名,就可以把一个人的魂魄收去,《西游记》中,叫一声名,这个人只要一应,就被收进葫芦或瓶中,就化为脓水,就没命了。

这个是不是编造出来的故事?多年前看《西游记》,觉得一分是事实,九分是故事,现在再看,就觉得九分是事实,一分是故事。《西游记》中讲的,很多都是真实的东西,只是因为诸多原因,我们把它叫故事罢了。

就说这个叫名,现实中也是有的。一个人受了惊吓,丢魂了,这时,可以通过长辈,一般是母亲,当然父亲也可以,爷爷奶奶也行,站在门口喊这个人的名字:某某回来了没有?这时,家里其他人代答,回来了。通常叫几次就好了。农村老一辈有经验的人大多都知道这个方法。这个叫名,也叫叫魂。

其他和姓名有关的事情还有很多,旁门左道也有。这里不多讲了。名字与我们的命真的相关。但是也不必担心,一般人不敢拿别人的名字搞事,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乱整,容易被天打五雷劈。就象《西游记》中,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后来是被孙悟空喊进了瓶中化作脓水,真是玩火者自焚。

《西游记》中的这一回,想要表达的就是姓名与一个人息息相关。《封神演义》中更讲得明白,只要是个人,不管是谁,多有能耐,都摆脱不掉名对自己的影响。而在《西游记》中,象孙悟空,包括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神通广大,同样摆脱不掉名字对自己的影响。哪怕是假名,外号,只要自己应了,那就和自己有关系!

姓名,并非象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只是个称呼,名,自命也,那是一个人的命。如果一个人被除名了,名声毁了,提起这个名字就被万人唾骂,那大概这个人也就完蛋了。

回过头来再看为什么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住在平顶山莲花洞就好理解了。意思就是,不管是妖还是仙,在“名”这个事情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原著末尾,孙悟空责怪太上老君管束不严,太上老君诉委屈说:“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原来,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导演的,所谓妖者,乃是仙童,佛即是魔,魔即是佛。

想起来了,关于姓名,《西游记》中还有一段,就是美猴王闹地府。“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索了去”。后来,“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这一段,大概把“名,自命也”讲清楚了。

在阎王爷那里,名就是一个人的命,一个人的命就是名。索名就是索命,勾名就是勾命。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