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毛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从一介布衣,做到大汉开国皇帝,这与他的名字有没有关系?我们现在来揭秘。
其实,关于刘邦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谜。
刘邦本名为季,即刘季,后改叫刘邦。什么时候改的名?不得而知。更有意思的是,史书中对此都没有提到!
关于刘邦改名,《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祖纪》都没有记载。《史记》中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汉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荀悦《前汉纪》中曰:“汉高祖讳邦,字季。”
依荀悦的说法,刘邦的邦是名,字是季。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刘邦,一开始名叫季,邦应该是后来改的。
古人不是都有名又有字吗?比如刘备,名备,字玄德。为什么刘邦起初就只叫季,而没有名与字之分?
这得知道,所谓的古人都有名又有字,这个说法是较片面的。准确的说法是,古时候的上层人有名有字,下层人没有这个讲究,名就是字,字就是名。就象朱元璋,一开始就叫朱重八,后来改叫元璋,字国瑞。
刘邦,一开始就叫刘季。这就是他的名,没有字。因为是穷苦人,没有正而八经的名字。甚至这个刘季连名字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个代号。因为这个名字是按伯、仲、叔、季的排列顺序叫的,相当于今天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刘季其实就是刘老四。就象张作霖,本名叫张老疙瘩,东北话就是老幺,后来改叫张作霖,字雨亭。
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弟弟叫刘交。其中二哥刘仲,后来改叫刘喜。而老大仍叫刘仲,因为老大死得早,没有改名的机会。老二刘仲是刘邦打下天下之后要封王,才改名叫刘喜。而其弟弟刘交,则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刘邦母亲死后,其父续弦所生。刘交的年龄应该比刘邦小得多。这时,刘邦已经混得可以了,刘家有了一定地位,所以,刘交有名有字,名交,字游。
按理说,刘邦为老三,应该叫刘叔才对。之所以叫刘季,我想,其中有一种可能,就是其母怀第三胎的时候流产了。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我们这里不去深究。
那为什么史书上对于刘邦改名一事都没有记载?这里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避讳。皇上的名是不能随便叫的,既便写书也要避免。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中都只字未提这个“邦”字。而荀悦是300多年之后的人,已经没那么严格了,所以在其所著书中才提到“汉高祖讳邦”。
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刘邦出身寒微,而刘邦又是第一个吃螃蟹之人,以布衣之身登皇位者,所以,他不愿提到自己的名字问题。
今天我们理解起来可能有点费力,因为现在姓与氏是合而为一,名与字是合而为一,但在刘邦那个时候,却是相当讲究的。
就比如刘邦的对手项羽,项羽并不姓项,项是氏,其姓为姬。也就是姓姬,氏项。字羽,名籍。这反映了很多问题。说明项羽出身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有氏,普通人只有姓而没有氏。
当然了,从刘邦之后,又出现了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我们现在觉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乃人人之天天,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这都是后话,但放在刘邦那个时候,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换句话说也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当时的项梁、项羽那么厉害都不敢自称为王,而是拥立了一个楚怀王,同样,后来的曹操也是不敢随便称帝,而是立了个汉献帝)。所以,就象是名讳一样,刘邦的出身与改名也是忌讳。但是,刘邦的出身这个没法改变,顶多编些故事,说刘邦母亲怀孕时身上缠个龙,说刘邦乃赤帝之子斩杀白蛇,也只能这样了,但是,改名的事情,总是可以避免不提的。这就是史书中对于刘邦改名一事避而不谈的原因。
到现在还没有正式讲到刘邦名字命理上的解释。因为,刘邦距离我们实在太久远了,而刘邦的身份又比较特殊,这个名字也很特殊,所以,不得不把相关背景介绍一下。
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讲到,就是刘邦到底是什么时间改的名?
就前面所讲,刘邦原名刘季,刘季就是原来的名,没有字。刘邦是后来才起的。那么,是什么时间改的呢?
从《史记》中可以看到,对刘邦的称呼,一开始是刘季,后来叫沛公,然后是汉王,后来是高祖。这更多的是封号,是对刘邦的尊称。在《史记》记述刘邦夺取沛县后,“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直到此时,书中记载还是刘季。此时是公元前209年,刘邦48岁。由此可以推断,刘邦是在取得沛县之后改叫刘邦的。这个名字也不太可能是他自己起的,他没文化,起不出什么好名。更有可能是萧何帮他起的。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
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也就是说,48岁之前,刘邦是叫刘季,刘季这个名字对他48岁之前的人生有影响。而48岁之后,影响他的,是刘邦这个名字。
我们现在就从命理的角度看下这个名字。
刘季,公元前256年,乙巳,属蛇。
这里还需要知道,现在看到的刘是简体字,繁体刘写作“劉”。
乙巳年的蛇生在刘姓家非常不错。刘字右边为立刀,这个可以看作是蛇的牙齿,可以让蛇变得凶猛,为吉。繁体的“劉”字左下为金,金对应于西边的酉鸡,巳酉丑成三合之局,吉。
姓代表的是名望与父亲的关系,虽然父亲骂刘邦为“无赖”,但是,父子关系还是可以,刘邦称帝后封父亲为太上皇,老爷子真的是享尽福了。而刘邦在还是小混混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名望,不然,象萧何这帮人也不会围着他转。至于后来称帝,名贯古今,也在情理之中了。
季这个字,老实说真不太好。季字上面为禾,刘邦属蛇,蛇吃肉不吃禾。季字下面为子,对应于子鼠,蛇吃鼠,但终究子为水,巳为火,有水火相克之虞。所以,这个字,论事业,事业不好,论妻财,妻财一般。
事实是,刘邦到35岁的时候,还是个混混,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连媳妇都没有,和一个曹姓的女人私混,还有了个孩子,但没结婚。到35岁的时候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相当于镇上派出所所长。当上亭长后,往长城边解押奴隶,有次路上,奴隶跑了大半,刘亭长看没法交差,干脆把人都放了,自己领着几个人跑到深山藏起来了。这一藏就是十来年。直到48岁夺取沛县做了沛公。
所以说,如果刘邦不改名仍叫刘季,那他的后半辈子可能就继续混下去,也许在某次战斗中就没命了。但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驱时势。上天就给了刘季一个改命的机会,而他抓住这个机会,谱写了一个传奇。所以,我们不能说刘邦因为改了名所以怎样,只能说是因缘际会。他恰好生在那个时代,恰好改了名,恰好创业成功……一切都是恰好。并且,他和朱元璋一样,恰好名字都改得很好,但是,洪秀全和李自成,包括张作霖,就没这么幸运,他们的名字改得有问题,而他们的人生也留下了遗憾。
刘季48岁之后改叫刘邦。这个邦字也是简化字,繁体的邦字写作:
繁体的邦字,左边为丰,右边为邑。
左边的丰以栅栏论,蛇遇栅栏,有所防护,为吉。右上为口,为洞穴,蛇遇洞穴为得地,吉。右下为巴,巴以蛇论,遇蛇为比旺,为吉。
所以,这个邦字,对于乙巳年出生的刘邦来讲,再好不过了(邦字左边的丰为栅栏,五行为木,与乙木比旺)。
从48岁之后,刘邦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公元前207年49岁的时候灭秦,被封为汉王;
公元前202年54岁的时候灭项羽,同年即帝位。
公元前200年56岁时迁都西安;
公元前195年亡,时年61岁,在位7年。
并没有说姓名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准确地说是姓名反映了一个人的一生。姓名就象是一个人一生的镜子。而姓名的改变,根本的也仍然在于自己。是自己想改变,才会想着改名,而改的名字,通常又和未来的人生相对应。而如果忽略了命理的因素来看,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刚好有这样的名字,刚好有这样的命运。
还有几个巧合的事情:
刘邦的邦字拆开乃为丰邑,而恰好刘邦是丰邑中阳里人;
刘邦属蛇,而他恰好就是仗三尺宝剑斩白蛇起义;
刘邦被封到巴蜀做汉王,而巴蜀这两个字,都与蛇有关(巴字以论蛇,蜀字中带虫,虫也是蛇)。
我很好奇,刘邦的对手,项羽,以3万兵敢去冲杀40万的军队并获胜,千古只有他一个,在没有争议会赢的情况下却横剑自刎,死时才30岁。项羽的名字又藏有什么玄机?接下来会研究他的名字。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