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他的名字从姓名学上来看,那一定是大吉的了。但结果令人十分诧异。他的名字很不理想!
由此,也对刘伯温的一生做了一次详细的考查,这才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原来,并不象我们传说中的那么神。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伯温的名字。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1311年,辛亥,属猪。
刘是简体字,繁体写作“劉”。刘姓对于属猪者来讲并不太好。刘字右边为立刀,猪逢刀为被宰,凶。左上为卯,亥卯未三合吉。左下为金,生于辛亥,与辛金比旺(但也有摩擦),金生亥水吉。
姓中间的部分代表头脑,因为亥卯未三合的缘故,所以刘伯温很聪明,很有智慧。
姓的右边代表长上,名望。因为刘字右边为立刀,猪逢刀为被宰,要说为凶。但是,也不一定。猪被宰代表着牺牲奉献。所以,刘伯温注定此生不能贪图功名利䘵,只能做幕后的英雄。如果放到今天的话,就适合做公务员,公朴,修行人,慈善家。
刘基这个名字,很一般。基字上面为其,其字代表本人,所以,要代入自身属相。也就是说,这里的“其”就以属相猪来看。辰、午、酉、亥为自刑,猪遇猪为自刑,自刑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诸多不顺。基字下面为土,生于辛亥年,土克亥水,土生辛金,等于是半吉半凶。
整体来说,刘基这个名字算是中等偏下。
伯温是刘基的字。伯字对于属猪的刘基来讲并不好,因为,在春秋礼数中讲究伯、仲、叔、季,伯为老大,猪为小属相,不能为大,猪大被宰。同时,拆开来看,伯字左边为人,猪逢人为凶,因为会被人吃;右边为白,白对应于金,对应于酉鸡。金与辛金比旺(但同时有摩擦),金生亥水为吉。整体来看,是凶中带一点点吉。
温这个字,右上为日,猪逢日为辛苦,为凶。右边为三点水,辛金生水,水与亥水比旺,吉。
整个来说,刘伯温这个名字,就温字这个三点水比较好。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刘伯温很聪明,12岁即考中秀才,在当地被称为神童。14岁入府学学习,23岁中进士。刘伯温非常有才华,这与“劉”姓中亥卯未三合有关。
但是,刘伯温命运多舛,仕途很不顺利。25岁时任高安县丞。类似于副县令的职务。在任5年,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但是,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迫于无奈而辞官。
32岁的时候(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在任上干了不到一年,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
此后他过了数年隐居生活,1352年(41岁),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认为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辞官还里。
1360年被朱元璋请为谋士。此时刘伯温已经49岁。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8年,1368年(57岁)朱元璋称帝,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1370年(59岁)时,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并无刘伯温,后来他只是被封了个象征性的“诚意伯”,被排在第36位。1375年(64岁)时亡,据说是被当时的宰相胡惟庸给毒死的。
一路看下来就会发现,刘伯温与我们想象当中的可能大不一样。
他49岁遇到朱元璋之前,诸事不顺。三次为官,三次辞职(实际上,大明建立后,他也仍然是被迫辞职,告老还乡)。他人生的辉煌,就是在49岁到60岁之间这10年。而这恰好对应于刘伯温中“温”字左边的三点水。一个字管20年,姓名中的末一个字对应的时间是40-60,而这个“温”字拆开,那左边的三点水对应的时间就是50-60。前面已经讲了,因为生于辛亥年,辛金生水,水与亥水比旺,为大吉,是他人生中醉好的10年。
他整个一生的经历与他的名字完全对应。
他为什么12岁中秀才,23岁中进士?因为他很聪明,这是“劉”字中含卯,与亥成三合之局,大吉。为什么49岁之前三次为官,仕途多舛?因为刘姓右边为立刀,姓代表长上,不得领导待见。同时,基字中的“其”为自刑,伯字为牺牲,所以50岁前诸多不顺。为什么64岁时被人毒死?因为,60岁之后,重新从姓上开始,也就是说,刘姓对应的时间是60-80,刘姓中的立刀对应于60-70之间,因为立刀有被宰之象,所以他64岁时被陷害下毒而死。
辰、午、酉、亥自刑,自刑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就是钻牛角尖,不懂得圆融。当然了,换个词也可以叫作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吃亏就吃在这上面。并且,死也是死在了这上面。明朝建立之后,刘伯温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相当于司法部长或中纪委,当时的丞相李善长所宠幸的部下李彬犯事,刘伯温要将其斩首,李善长一再求情,到底还是给砍了。因此而与李善长结下梁子,李善长就参了刘伯温一本,迫使其告老还乡。后来李善长的亲信加亲家,官居丞相的胡惟庸下毒害死了刘伯温。
用刘伯温自己的话说“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他是知道自己的问题的,就是疾恶太甚,不懂得圆融。
《明史》中记载“顧帷幄語秘莫能詳,而世所傳為神奇,多陰陽風角之說,非其至也。”也就是说,刘伯温与朱元璋讨论事情的时候,“每召基,輒屏人密語移時”,都是在密室之中,不让外人知道,“計畫立定,人莫能測”,他刘伯温所献的计策,大多时候都能应验。因为这个缘故,世间就越传越神,并且附以“阴阳风角之说”,但是,“非其至也”,事实上并非如此。他有一定的计谋,但并非象世人所传的那么神奇。
这应该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就其地位来讲,和张良、诸葛亮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张良被封为侯,而诸葛亮则是被刘备三顾茅庐,拜为军师,后做丞相,被封为侯。而刘伯温呢?只是朱元璋的谋臣之一,且没有实职。大封功臣时,排在36位的末一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大封功臣并不是乱来的,朱元璋自己心里有杆称,还要让臣民心服口服。所以说,名次上第36位,这就是刘伯温对于大明的建立的真实贡献。
那为什么在民间的传诵中,刘伯温却有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地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明初大封的36位功臣中,大部分都因罪而被杀,换句话说,就是正治上都有污点,唯独刘伯温全身而退(虽然被胡惟庸毒死,但并不影响刘伯温正治上的名望),明朝后世的君主需要竖立典型,除了没有正治污点的刘伯温,再找不到其他人了,所以就把刘伯温给抬起来了。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刘基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也就是说,刘伯温的地位是在死后156年,被后主给抬上去的。
但是,客观地说,刘伯温是有才华的,这点不能否定,12岁中秀才,23岁中进士,这都是事实。并且他在元朝的时候三次为官,这也是事实。明朝建立后大封功臣,他虽在36位的末位,那也是相当了不起的,说明他在朱元璋打天下时有实际的功绩。
但另一方面,刘伯温很有个性,好听点叫刚正不阿,与同僚上司难相处,在这一点上,他与庞统颇为相似。他有才有贡献,但是,也并没有后世传的那样神乎其神。那只不过是正治的需要和民间的演义。
这些,从其名字上就看得非常的明显。整个一生的经历都写在他的名字里面。就刘伯温的名字来看,他的一生,只能是做公朴,也就是谋士,而不能为官,为官则必为所伤。而刘伯温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能多次辞官,知道功成身退。但是,他名字里面犯自刑,就是过于较真,到底还是死在了自己的性格上面。
姓名是对一个人直观的反映。不管历史事实如何,姓名不会骗人。所以,通过姓名学的解析,会让我们认识一个较为真实的刘伯温。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