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载,卫青47岁病逝。但是,事情可能并非这么简单,对于卫青的“病逝”,这里有大大的问号。
关于卫青的死,这里有十大疑问:
1、卫青47岁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吗?这个不合常理。同一时期的汉武帝享年70岁,62岁的时候还喜得贵子;飞将军李广67岁的时候还带兵打仗;当时的丞相公孙弘80岁死在任上……所以,要说当时人们寿命不长所以卫青47岁病死很正常,这个是讲不通的!
2、当然了,如果说只是卫青一个人,47岁病逝,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但是,巧了,与卫青齐名、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是“病逝”,而死时年仅23岁!这都是带兵打仗的猛将,身体那么好,怎么这么容易生病?并且,作为这么重要的人物,得的什么病,史书上居然只字未提,这不奇怪吗?大臣得病,皇上怎么着也该送点药或者慰问一下,但史书上对此却没有任何记载。
3、霍去病死于前117年,卫青死于前106年,二者可以说是相继而亡。当然,中间相隔11年,但是,有一个时间节点很重要,那就是前119年。此一年,卫青、霍去病领20万兵打匈奴,胜了,但是,汉军损失也很大,出征的十四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因为国库空虚,此后数年间不敢对匈奴作战。此一战,是卫青与霍去病的嘬后一战。两年后霍去病“病逝”,而此后卫青再未参与任何战事。这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难道不是卫青、霍去病之死的一个原因吗?
4、从公元前119年到卫青死,也就是前106年,此间有13年时间,在这13年时间当中,汉朝共发动了8次较为大规模的战事,但是,作为大将军的卫青却一次都没参与!不但如此,史书上对于此间有关卫青的记载完全空白,这不合常理!这只有两种解释:一,司马迁所作的《史记》有可能记载了相关内容,但后来审查时被删了;二、卫青被汉武帝“晾”到一边去了!
5、从结果上看。卫青“病逝”,23岁的霍去病——卫青的外甥也“病逝”,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也就是当时的皇后,后来自殺了;霍去病的儿子死时才十岁,不太好意思再用“病逝”了,就“暴卒”;卫青三个儿子,大儿子因为进奉的酎金不纯被夺爵,在前91年因牵连巫蛊一案而被处死;另外两个儿子直接是生死不明。简单来说就是,卫青这一系整个没了,卫青与霍去病都被斩草除根了。由此来看,卫青怎么可能会是自然的“病逝”?
对了,还有重要的一点,卫青的外甥,当时的皇太子刘据,后来也死了。
6、卫青、霍去病比肩抗衡。在《史记》中,有几处记载非常有意思。前128年出兵匈奴,大捷。回来后,武帝大封霍去病,但卫青却因为“军功不多”而没受封。前121年又是大封霍去病,“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前119年,“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攻匈奴,也就是让卫青与霍去病带同样的兵马,这样安排是别有用心的。战胜回来,同样是大封霍去病及部下,"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此后“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卫青功劳太大了,那就容易功高盖主,乃至发生正变或兵变。汉武帝这是在分权,也就是在削卫青的权。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前119年之后直到卫青死的13年间不用卫青的原因。
司马迁是知道内情的,虽然是直言著称,但是,不能写进《史记》的,还是不能写。所以司马迁欲言又止,通过《史记》中数次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比较,已经向我们透露了一些信息。剩下不能说的,就只能靠我们去揣摩了。
汉武帝的本意是,把霍去病抬起来,以此对抗卫青。但是,有三件事,让汉武帝改变了初衷。
一、武帝很看好霍去病,想要教他兵法,以此来“栽培”他。但霍去病来了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推辞了。
二、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di,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要说是好事吧?但别忘了,这是为人为官之大忌!宋高宗赏赐岳飞很多东西,岳飞拒收。后来的结果是岳飞被殺。试想,你的上司送你东西你不要,上司会怎么想?你不给他面子,你和他不是一条心嘛!当然了,这两点还是小事,但加上后来的事就成大事了。
三、名将李广因为卫青而自殺,其子李敢怨恨卫青,打伤卫青。卫青没有声张此事,但在不久后得知此事的霍去病为了给自己的舅舅拔横出气,在甘泉宫的狩猎中射杀了李敢。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武帝重用霍去病,目的是想让他与卫青对抗的,但这个事就表明,霍去病与卫青是一个鼻孔出气,穿一条裤子的。所以,霍去病靠不住,卫青需要防范,干脆,两个都干掉!
7、卫青虽然战功显赫,地位尊宠,但从不养士人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以前窦婴和田蚡厚待宾客就常让刘彻切齿,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卫青的原话是:“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这说明卫青有自知之明。但同时也反映出,有些事情是让天子切齿的。卫青躲过了养士的问题,但是,他虽然无意却仍犯了另一个大忌:那就是他功劳太大,家族势力太盛(一门五侯+皇后+太子),一旦武帝死了之后,卫子夫难说就成了吕后,天下难说就成了卫家的了。这是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要斩草除根的原因。
8、武帝的移情别恋。《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和皇后为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嘬合适的守诚贤主,并让卫青转告。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汉武帝是言不由衷。一开始喜欢阿娇,金屋藏娇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后来喜欢上卫子夫后就废了阿娇。而上面这段话的背景是汉武帝又喜欢上了王夫人。而这事是发生在前123年,武帝重视霍去病而轻卫青也就是在这以后。所以,卫青、卫子夫、太子刘据的担心一点都不是胡思乱想,后来这几个人全死了,他们的担忧变成了事实。
问题在于,这不仅仅是移情别恋的事情,这代表着某力的转移。因为女人的更换,就可能改换太子。太子一换,什么都要改变。后来武帝又喜欢上了钩弋夫人,生子刘弗陵,武帝想立为太子,因此而殺钩弋夫人。理由是“对。这不是一般儿辈愚人所能懂得的。从古到今国家起内乱的原因,是因为人主年小而母亲年壮。女主人独断骄横,放肆,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这个理由,也是汉武帝想要除掉卫青、霍去病的原因。
当然,除掉卫青并非是因为“人主年小而母亲年壮”,而是因为:人主弱而外戚强。
9、武帝时的丞相生死。汉武帝在位期间,前后有13位丞相,处死3人,因罪自殺2人,因罪免职4人,病死4人。这其中病死的4人是真病还是假病就存疑了。简单来说,就是落好的没几个。文臣如此,武将也就可想而知了。前面讲了,汉武帝喜欢的女人,善终的也没几个: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同时,武帝共有6个儿子,三个自殺。由此就可想而知,卫青的“病逝”是真的病吗?
10、卫青的两个小儿子因为酎[zhòu]金失侯。这是怎么回事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由于列侯无人响应号召从军赴南越,九月武帝借酎金不如法夺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包括卫不疑和卫登、将领公孙贺、韩说、赵破奴等人。这时卫青的儿子只有十二岁,懂得什么弄虚作假吗?或者说他敢吗?很明显,这都是借口!由此也就可以想象,所谓的卫青、霍去病的“病逝”,也只是个假象和借口。
讲了这么多,有关卫青的死,都是一种假设和推理,史书上除了“病逝”之外,没有更多的记载,要么干脆就是空白,或者不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姓名学上一探究竟呢?
卫青,公元前153年,丁亥,属猪。
这个卫字,现在看到的是简化字,繁体写作“衛”,是双人旁,中间部分以冠冕论。
属猪,猪遇人被宰。猪戴冠冕同样代表牺牲奉献,被宰。
姓代表家境。卫青是个私生子,因为生活艰苦,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将其当成了奴仆畜生一样对待。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因为“衛”姓的双人旁及冠冕,代表被宰、牺牲奉献,以凶论,所以,卫青的出身与家境都非常不好。
青字,对应于东边的卯兔,属猪,亥卯未三合,吉。青五行为木,亥水生木,木生丁火,吉。
这个名字起得非常不错。卫青之所以七战七捷,皆因此名之故。
青字虽然三合大吉,但是,青字拆开,上面为“主”,以出头论,猪出头被宰,为凶;下面为“月”,对属猪者而言为不得食,凶。
所以,这个青字对于丁亥年生的卫青来讲,半吉半凶,吉中藏凶。表面看很风光,内在却暗藏凶险。又因为姓上的问题,人怕出名猪怕壮,他一旦有名望便容易因此而招灾。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卫青风光无限的时候,也是他到了要被宰的时候。
从姓名学上来看,卫青更多的会是因为壮而被宰,而非是自然“病逝”。
卫青的命运与周亚夫、岳飞、年羹尧非常象,但不同的是,周、岳、年都死于非命,而卫青却死于“病逝”,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卫青很会做人,基本没什么毛病,象直言犯上之类的事情,在卫青身上一概没有。司马迁《史记》中载:“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卫青之功天下尽知,想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治罪都难。那怎么办?“晾”办!把卫青晾到一边,其实这就已经表明了武帝的态度了。言外之意就是:卫青你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非要等到我动手吗?作为人臣,再傻,被晾了13年还品不出这个味儿?不要给皇上添乱了,自裁吧。这样,既保住了家族不受连累(不然随便安个罪名就可能灭族),也保住了皇上的面子,也让自己死得其所(要象年羹尧那样以92条罪状处死也太没意义了)。所以,卫青就这样悄悄地“病逝”了。
而从姓名学上来说,卫青、霍去病、周亚夫、岳飞、年羹尧,姓名上都有问题,名者命也,他们有这样的命运也是一种必然。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