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1963年,朱-德在游览四川眉山县的三苏祠时,亲笔题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苏祠“一门三杰”的敬仰之情。
清代书法家赵藩为三苏祠题写的楹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而一家三父子,三词客,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他们的文章在当时就很有名望,被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这父子三人占其三,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苏洵是比较传奇的,《三字经》里说:“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指的就是苏洵。
苏洵少时兴趣广泛,喜欢游玩,并不用心读书。27岁那年他参加省试落榜,悔恨不已,这才开始发愤读书,熟读经史百家著作。七八年后,终于博学多才,写起文章来笔动如飞,一挥而就。
当然了,他主要的成功还是在于他培养出了苏轼和苏辙这两个优-秀的儿子。
1057年,苏洵带着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进京赴考,没想到苏轼和苏辙同中进士,这是相当罕见的,当时就名动京师。
这一次,48岁的苏洵自己弃考了。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之前数次考试皆不中,这一次,要是和两个儿子一起考,考中了还好,要是不中,而儿子考中了,自己多没面子?再说了,如果两个儿子考中了,既便自己不参加考试,儿子是自己教出来的,自己的水平自然也在儿子之上,那也是荣光的。
结果,两个儿子考中了。所以,苏洵感慨地说:“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苏轼与苏辙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为什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呢?苏洵为此还专门写了篇小文《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轼是什么?就是车前的横木,车扶手。对于一辆车来说,轮子、车轴、车盖、车厢后面的横木,这些都是主要部位。而轼——车前的横木好象是可有可无,但是,没有这个,也不叫作完整的车。所以给大儿子取名叫轼。
其实,老先生起这个名字是别有用心的。车扶手,相当于现在汽车的方向盘,东西不大,但是是整个车嘬重要的部件,就象马的缰绳一样。这根绳子是管着整匹马的。
去扶横木的,是车夫,相当于是对车的驾驭。苏洵是希望自己儿子未来能做个舵手,当丞相。因此他补充了一句“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也就是我就害怕你苏轼太张扬,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掩饰。
但是,不幸被苏洵言中了。苏轼恰恰就是这样的人。苏辙对哥哥苏轼的评价是:“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因为苏轼的张扬,而“数困于世”,仕途上沉浮不定,还差点丢了脑袋。后来苏轼自己也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辙就是车行过的印迹,车痕。按苏洵的话说,天下的车,都无不是沿着辙(车痕)来走的。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论到车的功劳时,没有辙的份儿。但是,如果翻车了,也追究不到车辙上。
实际上,苏洵这里又卖了点小关子,藏了点心眼。天下车,都是沿着车辙走的。那换句话说,车辙是引-领天下车的。车辙,就相当于是道,是在车之上的。苏洵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个象老子一样的圣人。如果能做官就做官,做不了官就归隐。总之不要惹祸上身。
而事实上,苏辙真就是这样的人。
北宋大臣张方平评价苏辙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苏轼明敏,苏辙谨重,文章未必有苏轼写得好,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应该在苏轼之上。
苏轼评价弟弟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人深,不愿人知之。”苏辙真就象车辙一样,默默无闻,“不愿人知之”。
而陈襄评价说:“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苏辙比苏轼更为“静厚”。
鲁迅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中说:“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也就是说,名如其人,人如其名。
从心理学上来讲,姓名是一种心理暗示。
叫什么样的名字,其思想、行为都会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这个名字。
所以,袁黄改名叫袁了凡,就是了去凡尘,趋于圣心,事实上他的确是做到了,并且,为人师表,成为后人之范,自己的一生成了改命改运的典范,自己所写的人生总结《了凡四训》成了经典。
俞净意也是如此,一开始叫俞良臣,一心想当官,结果官没当成,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后来也是幡然醒悟,改叫净意,就是“自净其意”的意思,也是《大学》中所说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俞净意从此先从自己意念上做起,意正而心正,心正而身正,身正而齐家,后来考试中举,做了张居正孩子的老师。
这就是名字对人的影响。
绑-架李嘉诚儿子的绑匪叫张子强,这个人的确是很刚强;
刘-德-华,这个人的确是品德很好;
张居正,这个人的确是做事板板正正,规规矩矩;
李敖,敖是一个人手拿棍子敲打另一个人的意思,所以,李敖就是一个文化斗士,一生写了一百多本书,有超过100本被禁,他怼人是出了名的;
包拯,这个人的确是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泽-东,泽-民,的确是恩泽华夏;
梁雨润,的确是雨润万民……
朱-德,小名朱代珍,学名朱玉阶,后来自己改名叫朱-德。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写道:“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朱-德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理想,一生艰苦奋斗,忠于人-民,待人诚恳,功勋卓-著,堪称“红色的品德”。
历史上有两个叫“宋忠”(谐音“送终”)的,明朝的宋忠被李善长骂了一通,三国时的宋忠被刘备骂了一通,明朝的宋忠战死了,三国的宋忠受其子的株连被杀。这两个人倒真的都是忠心耿耿。
所以,一个名字,先抛开命理的因素不说,单就这个字本身的字义就对人有影响。古人起名,通常都是先从字义入手的。
现在的一些姓名学,只讲究八字,或者笔画数,三才五格,结果,象“神经病”、“王八蛋”这样的名字,评分几乎满分。这简直象笑话一样。
朱桧名字评分99,但姓朱的会不会给孩子起这个名呢?大概不会。“人于宋后羞名桧”,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因为桧这个字,容易让人引发联想。
苏轼,轼是车把手,所以苏轼的性格就是张扬,外放,勇于敢,因此处处得罪人;而苏辙,是车印,就很退隐,很低调,虽然仕途也有起伏,但没有苏轼那么跌宕。
苏洵,洵这个字,有诚实、实在的意思,也有疏远的意思。疏远,其实也是低调的意思。苏洵是很低调的。他陪两个儿子一起去考试,他本可以参加考试的,但他放弃了。后来,宋仁宗特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这都应在他的这个名字上,很实诚,很低调。
姓名学有很多的流派,不管哪个流派,都应该先从汉字本身入手,这个是首要的。因为,名字,首先是汉字,然后才有其他。如果忽视了字义起名,那就很容易误入歧途,乃至闹出笑话。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