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非常热衷于评书,大概是从初中开始听,按15岁开始算,听到40岁,听了至少25年。
刘兰芳的《杨家将》是初中时候听的,后来成了单田芳的铁杆粉丝,基本上听完了他所有的评书,有些听了数遍。也就是这两年兴趣突然发生了转变,基本不再听评书,而开始热衷于听读历史。这个转变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单田芳的评书反来复去已经听了多遍,已经不知道再听什么了;再一个,就是突然发现,评书是评书,历史是历史,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评书必竟是艺术作品,经过了很大的演绎,在某些方面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
说实在的,当我从历史上了解到,真实的赵德芳22岁就死了,很大可能是死于宋太宗赵光义之手,我真的有点懵圈。因为,在刘兰芳的《杨家将》与单田芳的《三侠五义》中,赵德芳是个象包拯一样刚正不阿,且脾气暴躁,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只要一出问题,就把八贤王赵德芳这个老头子搬出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但现实中的赵德芳却只有22岁,并死得很离奇!
这个差距也太大了点。
我想,以后听评书的可能已经很小了。过了四十不惑,不想再活在虚构的故事里,而只想真实地活着。
因为研究姓名的缘故,所以,通过姓名的解读,可以认识一个更为现实的赵德芳。
赵德芳,959-981年,己未,属羊。
繁体的赵字写作“趙”。
“趙”字右上为“肖”,上面以冠冕论,羊戴冠冕为牺牲奉献,羊小的时候招人喜欢,羊大了会被宰;下面是月,月中藏兔,亥卯未三合,吉。但是,月又以肉论,羊不食肉,看得到吃不到,凶。
“德”字,左边为双人,羊逢人被宰,凶;右上为出头,羊出头被宰,凶,右下为心,以肉论,羊不食肉,看得到吃不到,凶。
“芳”字上面为草,对草而言为得食得地,吉,下面为“方”,以洞穴论,于羊而言为得地,吉。
整体来看,这个“德”字不好。
中间一个字对应的时间是20-40岁,赵德芳一进入这个“德”字的大运中,就受到这个字的影响,死时22岁。
赵德芳这个“德”字对其本命来讲很凶,其人生就定格在了22岁。一个字一条命,一个字一辈子。当我们纵观一个人一生的时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姓名对于人的影响。
史书上记载赵德芳是“寝疾薨”,就是睡着睡着因为病就死了。鬼才信!
一个22岁的棒小伙,之前没有任何症兆,就睡着得病死了,又没说得的什么病,是不是太怪异了?
但历史上这种怪异的事情实在太多,特别是在宫廷之内。卫青47岁“病逝”,要说,这个年龄病逝也有可能,但是,勇冠三军的霍去病23岁“病逝”这就很奇怪了,更怪的是,霍去病的儿子才10岁,再病逝显然讲不过去,就“暴卒”了。
如果说,赵德芳22岁“寝疾薨”不排除万中有一的可能,但如果说我们知道了他死的背景,大概这个万中有一的可能也不存在了。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大儿子是赵德昭,中间有两个儿子早夭了。另有一个赵廷美,是赵匡胤的四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排行老二。传说中有一个“金匮之盟”,意思就是说,赵匡胤他母亲死前嘱咐,不要走后周的老路(周世宗柴荣死得早,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儿子继了皇位,结果,赵匡胤就陈桥兵变,把那个十来岁的皇上挤下去了),万一你赵匡胤有了意外,皇位要传给你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有意外就传给赵廷美,赵廷美再有意外就折回来传给赵匡胤的儿子们,从老大往下传。
等赵匡胤睡死过去后(对,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晚上一起喝酒,次日赵匡胤就没起来,赵光义就当了皇上),赵光义当了皇上,这时,还有几个皇上侯选人,分别是: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赵德昭28岁先死,接着是37岁的赵廷美,然后就是22岁的赵德芳。
所以,赵匡胤的几个皇位继承人,在赵光义当上皇上后都相继死了,同样的,卫青与霍去病两个除了都“病逝”外,孩子们也都意外地没了。都是巧合或者是意外?所以,赵德芳的死怎么可能是自然的“寝疾薨”?
当然,这是从史实上去分析。而从姓名学上来看,赵德芳这个名字,他不能当老大,容易被牺牲掉,更何况中间这个“德”字又大凶,因此他有此一劫。
只是很有意思的是,22岁而亡的赵德芳,何以在民间的艺术作品里成了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白发苍苍的“八贤王”?
实际上,八贤王这个形象也并非是凭空而来,而是实有其人,只是,不是赵德芳,而是叫赵元俨。
赵元俨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子,赵光义很喜欢他,一直把他留在身边,许诺二十岁的时候再外放他出去做王,所以宫中称其为“二十八太保”。又因为他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人称“八大王”。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死时60岁。
所以,这个赵元俨就是文艺作品中的那个八贤王赵德芳。
可是,又为何多此一举搞这么个移位换形呢?
这就是姓名学好玩的地方,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命,还可以帮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看清背后的事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