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和应用规则是什么?

2022-11-01 21:16
22
万象系统论,世界上的万物,个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着内部秩序。像中国的太极理论一样,所谓“一物一太极”,任何事都有一套完整有序的系统。

万象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和应用规则是什么?

万象系统论理论

在牛津大学的《第一推动丛书里》,有一辑《可怕的对称》,深入的道出了这个事实: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惊人地相似。同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银河系影响太阳系,太阳系影响地球,地球影响的大自然,大自然影响着人类,人类社会影响着人的个体,人的个体在整个银河系中成为微小的组成部分,反过来影响着整个宇宙,那么你身边的物质是否通过这个复杂的系统来影响着你个人的一切呢?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俗称老三论。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万象系统论的特点

宇宙是一个系统,各种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又符合宇宙的统一法则,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地球是一个系统,金、木、水、火、土、气、热,各要素相生相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才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

人体是一个系统,血、肉、筋、骨和脉胳,五官、五脏、五肢、五指,遍布全身的神经元,完美的组合,才形成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每一个人。

即使再简单的机械,也是一个系统,一根杠杆简单吧?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没有支点,再长再结实的杆也没有用处。

社会和国家也是一个系统,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诸葛亮从隆中对开始,就注定了不能入主中原,因为四川盆地不具备这样的地利系统,大家看5000年中华史,有哪个朝代是从四川开始的?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融入系统,都是没有用的。北洋舰队建成之初,装备也算世界级的,但却最终败于日本,因为没有融入中国系统也。中国之革命,有留法的,有留俄的,但最终是没有出过国的毛主席成功了,是因为最了解当时中国的系统,知道从哪里入手来改造。中国之改革开放,也是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也是为了系统的合成。在一个同步的相融的系统内,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学校,有社会,也有地方政府,还有方方面面。学校的成功,不仅是只是学校的成功,实质上是这个系统的成功。

个人发展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个人,有家庭,有社会,有学校,孟母三迁,即是家庭系统发挥作用,也是在寻找一个好的社会系统。个人发展还是一个时间系统,个人在什么时间上做了什么事情,直接影响了个人成功的早晚,或者一生碌碌。

学校也是一个系统,班级也只是系统中的一环。有的人宣传自己带的班全部上重点,那也许只是系统成功,系统主动生成了尖子班,这个班就应该全部或大部分上重点。也有的人把自己的班带上重点,那也许是个人系统的成功,他可能原来接手的只是个差班。

每个人都是多种系统中的一员,有的人是系统的人,在合适的系统中能够如鱼得水,有的人是自带系统的人,走到哪里都天然带一套系统。比如在NBA中,詹姆斯就是自带系统的人,艾弗森、纳什、库里都是自带系统的人,而欧文、斯塔德迈尔都是系统中的人,小斯离开了纳什,顿时失去了光彩。在教育界,魏书生老师就是一个自带系统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的优秀教育者,也都是自带系统的人,但也肯定有很多只是系统中的人。所以高薪招聘某校老师,你可能只是招聘了个系统中的人,不首先改变自己的系统,只招聘一个系统的人是没有用的,要想有用,就要找自带系统的人。

系统也有好坏,系统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系统,能促使人成才,有的系统,会扼杀人才。鲁迅在《论天才与土壤》里说“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如何应用万象系统论规则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万象(物象、意向)或万事万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无论是磁场还是基本粒子都有系统的特征,系统的元素,部分和整体,结构和功能,竞争和协同,无序和有序,渐变和突变规律等都适合于万事万物,系统性和万事万物的本质特性。

世界是个复杂系统,千万不要用单因果、线性思维去思考世界,比如说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就是”某某某某,这种句式会把你深深锁死在幼稚和无能之中。避免单线程思维。问题因果关系不明确、不清晰、不直接,这就是绝大多数问题的现实,更多使用自组织系统的4个启发来理解世界,会让自己看得更清楚。

系统内生动力会让自己呈现递弱代偿的状态,我们会努力想要“做多”来解决问题(比如某一个文件夹很常用,但是层次很深,每次打开很麻烦,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绝大多数人是希望在桌面上增加一个快捷方式,这就是做多)。做多是一个深坑,繁花似锦的深坑,越做多越可怕。

做事情要先思考、再抓重点。很多人做事情首先考虑是自己有没有资源,然后就开始做,但是,在自组织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必须找到系统的结构,然后根据结构找到可以以一带多的重点/抓手,把所有力量聚焦在抓手上,可以做少得多。

标准>数量、质量>范围。这个推论稍微有点复杂:如果用白箱视角来看待系统的话,你可以一层层地把系统打开;如果你要做到“边界之外、平面之上”,要每次做事都要在能力边界之外多做一点。根据这两条假设,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做事情要将范围缩小到自己能力范围,尽可能把标准提升,把白箱层次做深,因为越是具有深层次的白箱视角,越能理解系统的结构,而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可以迁移到其他系统的建设上。这条的结论是:做事情要做少、但是要提高标准,少就是多,你设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

尽可能干掉自己的傲慢。杀死我们的永远不是弱小和无知,而是傲慢,你在一条无限长的直线上,在任何一点你看向两边,都是正无穷和负无穷,也就是说,无论你多厉害或者多悲催,总有比你牛逼到要死的人和蠢得要死的人。这说明一定要去掉鄙视,从鄙视链中解脱出来。

耐心等待一记好球。既然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系统,那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输入之后,输出要很久之后才会产生,也就是所谓的延时反馈。那么,你要充分寻找自组织系统的自适应规则,也就是复杂背后极简的规律,做几个关键的长周期的行动,耐心等待系统的改变。


点赞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阅读更多资讯